新闻资讯

光明日报:“拒绝上学门诊”一号难求,治本药方或在医院外

听说过厌学症、逃学逃课,你听说过“拒绝上学门诊”吗?

光明日报:“拒绝上学门诊”一号难求,治本药方或在医院外
(图侵删)

今年清明假期结束后的之一天,北京儿童医院挂号系统内,“拒绝上学门诊”的一周号源显示全满。据报道,北京儿童医院是我国最早一批开设儿童心理门诊的三甲医院,2024年6月,医院从原来儿童心身医学科的基础上,单独分出了一个“拒绝上学门诊”,门诊开设10个月,接诊近一万人次。火热的需求和庞大的数字,令人担忧。

这种现象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在现代社会,教育本身是一种刚需。每个人生来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学校和课堂本是满足求知欲的地方,可为何却让一些孩子产生畏惧、倦怠、厌恶等情绪?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指出,我国14.8%的青少年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另有数据显示,我国儿童心身医学科普通门诊中,大概有20%到30%的患儿有拒绝上学问题。无论从微观还是从宏观数据上来看,这些现象都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孩子之外寻找更深层的原因,在医院之外寻求源头性的解决。

有心理学家认为,厌学症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结果。常见的因素包括学校管理制度、学业要求、教学方式等,家庭教育理念、父母的期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与关系等,都可能导致孩子厌学。这些因素互相关联、互相作用,孩子个人的性格、生理、情绪等因素可能只占很小一部分。

很多所谓的“病症”,并不是天然的生理性问题,即使孩子产生了抑郁、焦虑等症状,很大可能也有着现实的影响因素。比如,从报道来看,有的孩子是和同学相处不融洽;有的是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有的是遭遇了校园暴力,甚至只是语言上的暴力。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是把孩子视作问题,一味想着去改变孩子。

只有摸清楚了孩子为什么不想去上学,才能有的放矢,针对性地解决。很多时候,原因可能来自学校、教师或家长,而非孩子。报道中有一个细节,医生表示,一些父母来求助的时候往往急于求成,认为看完医生孩子就能回到学校了,有的家长甚至暴力逼迫孩子返校。这些家长显然存在很大的认知问题,这些做法只会增加孩子的压力,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近年来,一系列为学生减负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本质上就是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拒绝上学门诊”火热,或许也说明,很多问题并不能在医院解决,已经超出了医生的能力范围,而是一个社会性问题。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家庭去积极改变教育理念、优化教育环境,甚至整个社会看待成长、成才的观念,都要转变。

少一些重复的、机械的书面作业,多一些趣味的、情景式的课堂;日常关注孩子的情绪动态,及时疏导他们心中的郁结;少一些责骂、说教、“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多一些鼓励、安慰、“今天又进步了你真棒”……让孩子在学习中真正产生兴趣和成就感,孩子面对学习和学校的态度就可能好转。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西班牙王国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2025-2028年)
  • 基本面 | 央行连续14月超额续作MLF,利率不变
  • 芯片原产地认定规则再明确 半导体板块掀涨停潮
  • 或易主!2家A股公司同日宣布,实控人筹划深化校企改革
  • 特朗普团队研究能否解雇鲍威尔 有意让前美联储理事凯文·沃什接任
  • 财说| 东方精工一季度净利增幅超500%,机器人业务何时盈利?
  • 盘中必读|今日共86股涨停,沪指录得八连涨,大消费、地产概念表现强势
  • 上海人均3888元餐厅,给客人吃大象粪便和蚂蚁,官方:已被立案调查
  • 分析师:美国海关出现故障或许是“战略烟雾弹”
  • 中信建投周紫光旗下基金2年亏52.93%,低碳成长混合亏57.77%,引基民质疑
  • 允许英国钢铁公司“落入”中方手中是天真的想法?外交部回应
  • 亚太地区逆势增长,集装箱运输提前迎来旺季
  • 为“求职抵债”,男子先后两天试驾连续撞毁5辆豪车,同一交警处理两次事故
  • 信披违规、虚假宣传等!中垠私募被责令改正和出具警示函
  • 百万粉丝博主爆料地勤人员欺负老年客人!首都机场已展开调查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