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5省(区)调拨3万件中央救灾物资,支持地方做好抗旱救灾各项工作。
目前,我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为粮食生产“二十一连丰”提供了重要支撑。作为农田里的“优等生”,高标准农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在农田质量、产出能力、抗灾能力、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有显著优势。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粮食产能亩均提高10%至20%,许多农田达到了“一季千斤、两季吨粮”。
双方一致同意,加强两国外交部门协调,筹备好年内各层级交往。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夯实两国关系的物质基础。办好“中俄文化年”,丰富人文交流,增进人民友好。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联合国框架下的协调配合,共同维护全球南方国家正当权益。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秘书长陶诚表示,《探秘海昏侯国》数字沉浸特展展览以“天人合一”“礼乐兴邦”等五幕叙事,串联起汉代文明的精髓。通过大空间自由漫游、多人协同交互等前沿技术,打破传统博物馆的物理边界,构建起“可游、可触、可感”的历史活化新范式。
李家超感谢水利部一直以来全力支持香港在供水和防洪方面的工作。他表示,今年是东江水供港60周年,特区政府和水利部在这个里程碑时刻签署合作协议,加强双方在粤港澳大湾区涉水事务的合作,实在别具意义。特区政府未来会继续以水资源节约及提高利用效能为大原则,与水利部携手并进,确保对港供水安全、珠江河口及粤港界河防洪安全,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空间规划处处长胡万宝介绍,《规划》是一定时期内拉萨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编制县级及以下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基本依据,是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
文昌与南洋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自明清时期起,由于生活所迫等原因,大量文昌人背井离乡,前往南洋谋生。这些华侨凭借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在南洋站稳脚跟,并逐渐融入当地社会。他们带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如语言、习俗、技艺等,也吸收了南洋当地的文化元素。这种双向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为文昌积累了丰富的南洋文化底蕴。